学科总体概况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两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环境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和“211”重点建设学科,水污染控制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团队”、“大气污染防治与创新技术团队”2支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水污染控制”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水污染控制工程产教协同育人团队”北京市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师资队伍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44人,其中院士1人,杰青1人,优青2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7人,北京市科协青年托举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项目入选者3人,博士学历为100%。
研究方向及其特色
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以培养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学术型未来领军人才为主,主要包括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科教领域的骨干人才和工程领域高新技术研发的领军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国际视野,能较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以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学术型创新人才为主,主要包括本领域高素质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和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博士生源储备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环境保护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知识创新能力。
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污染防治与规划管理、环境化学、环境化工与固废资源化五个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方向包括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污水处理设备成套化、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城市污水资源化与再生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方向包括颗粒物控制技术、酸雾治理技术、VOCs控制技术、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状况与数学模型等。环境规划与管理(含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数字化管理与环境GIS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统计分析与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环境污染防治与规划管理的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城市群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研究、城市环境达标控制新方法研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环境规划与优化新方法研究等。环境化学的研究方向包括有毒有害环境污染物的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及现场快速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及环境样品前处理、环境有害物质的催化控制、环境标志技术等。环境化工与固废资源化的研究方向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业催化剂研究与开发、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等。
人才培养质量
近五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项,包含“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奖,“第三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30余项;培养的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国家及省部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以上、授权专利80件以上。
科研项目及奖励
近三年来,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企业委托项目400余件,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十四五”重点攻关项目、政府委托重大项目等。
国际交流
定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IWA国际水协会议等;招收一定比例的留学生,秉承“一带一路”方针,促进国际合作培养;定期输送优秀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国际合作培养以及学术交流访问。
就业情况
毕业学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就业学生中超过67%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其他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央企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等工作;其余约28%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联系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