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总体概况
北京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学科始建于2000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工程专业之一,旨在服务北京,培养高层次人才。环境工程专业是北京市品牌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拥有“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团队”、“大气污染防治与创新技术团队”2支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水污染控制”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水污染控制工程产教协同育人团队”北京市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2005年、2009年和2012年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建立了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3年建立了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核心学科,最新一轮学科评估获得优异成绩。目前已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环卫集团等1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及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产学研基地。
师资队伍
目前本学位点专任博士生导师14人,专任硕士导师共46人,其中院士1人,杰青3人,优青2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7人,北京市科协青年托举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项目入选者3人,博士学历为100%,其中四人有行业工作经历;行业博士导师9人,导师34人,其中超过50%导师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及其特色
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培养目标为:培养在环境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未来领军人才。
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在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应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管理、社会和环境等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并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同时也能胜任高层次工程科技工作和工程管理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为: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其他各行业企事业单位中的与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培养在环境工程专业技术领域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开展工程技术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要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根据培养目标,形成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化工与固废资源化”、“技术转移”五个研究方向。
施行校内导师主导,企业导师兼顾培养的“双导师”培养制度。要求专业型研究生研究课题源于实践,源于工程,源于现实问题,博士生课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硕士生课题要有明确的工程应用价值。博士生在读期间需进行实践训练不少于64学时,硕士生不少于96学时。
人才培养质量
近五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项,包含“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奖,“第三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30余项;培养的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国家及省部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以上、授权专利80件以上;每年邀请国外专家进行学科前沿讲座、课程20学时以上,为学生近距离与国家知名专家进行交流提供平台支持;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科技研发中心”、“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环保企业共建国家级、校级产学研示范基地,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奠定实践平台。每年定期举办环保产业相关社会志愿活动与学术宣传活动,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获取学习要点,将所学服务于社会。
科研项目及奖励
近三年来,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企业委托项目400余件,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十四五”重点攻关项目、政府委托重大项目等。
国际交流
定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IWA国际水协会议等;招收一定比例的留学生,秉承“一带一路”方针,促进国际合作培养;定期输送优秀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国际合作培养以及学术交流访问。
就业情况
毕业学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就业学生中超过67%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其他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央企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等工作;其余约28%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联系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