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专业 > 博士学位授予点 > 正文

机械工程(0802)

发布日期:2025-04-21 浏览量:

机械工程(专业代码080200)

学位点总体概况

机械工程学科是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北京工业大学优势学科,1996年获批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率先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本学科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智能测试及诊断4个系。本学位点高度重视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坚持高精尖科研成果推动国家及京津冀高精尖产业升级发展。加大专业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的投入,加强校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支持鼓励更多的研究生和导师主动开拓渠道,促进产教融合,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师资队伍

本学位授权点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凝聚力强的教师团队,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7人,特殊津贴2人,为本学位授权点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12月,拥有专任教师共计1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35人,占比26.7%;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54人,占比41.2%;中级职称及其他专任教师42人,占比32.1%。本学位授权点拥有博士生导师85人(含兼职博导17人),硕士生导师100人(含兼职硕导1人)。

研究领域及其特色

学位点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与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面向社会服务智能装备的机构学基础理论与应用、面向特色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精密传动理论与技术、智能高端装备先进装配工艺技术、特色场景工业互联网下的故障智能诊断与监测技术、网络协同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五大核心学科方向。重点推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可靠性、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研究,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应用”全链条布局。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身心健康,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应用并融合机械学科、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的现代理论和方法,在现代设计、先进制造、自动控制、精密检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学术型未来领军人才。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身心健康,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综合运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现代控制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信号检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熟知现代制造装备与检测仪器的操作手段,具备机电产品研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学术型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

本学位授权点深化“一个中心、两个指引、六个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和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出台政策支持开展研究生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网络课程等项目的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近三年已经公开出版《机械制造实习教程》、《传感与测试技术》、《滚动轴承故障定量分析与智能诊断》、《物理光学基础及仿真应用》教材4部。高国华教授、刘本东副教授、袁涛教授参与的1项成果“高校创新人才规模化自主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施”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五年,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本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0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陈树君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闫朝阳获得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优秀奖,培养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近百人。

项目及奖励

本学位授权点紧密围绕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于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陈树君教授团队专注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焊接研究工作,成功解决“天宫一号”主体结构焊接难题,为我国太空交会对接试验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贡献,相关技术也成功应用于天宫系列、天舟系列等载人航天产品。石照耀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家实现微小齿轮巨量制造,牵头起草/修订的3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牵头获批“十三五”机械工业优秀创新团队,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高国华教授团队以智能科技支撑现代农业打造智慧工厂,推动了中国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张跃明教授团队研制出的RV减速器性能指标与进口相当,实现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获转化经费3700万元,产业化注册资本2亿多元。赵永胜教授团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重型复合机床,打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设备垄断,满足了我国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重大装备自主研发战略需求。李德胜教授团队研发出永磁液冷缓速器,填补了国际空白,在多个企业得到应用,累计获产业化投资近5000万元。

近三年,学位授权点累计科研经费达2.7亿元,发表SCI论文八百余篇,授权专利近400项。突破空间站密封舱舱体壁板长寿命无缺陷焊接、高性能数控机床广义可靠性关键技术、航天型号多品种变批量混线生产智能调度、动态调整和运行管控、现代设施农业作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本学位点通过系统性建设,已形成“学科-人才-平台-成果”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重要支撑。

国际交流

机械工程学科重视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大力推进和支持各种层次的教师、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国际化教学平台,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法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师生互访活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在机械工程领域开展联合培养合作项目。与中国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签署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合约书及学生交流计划备忘录。

就业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较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和高等教育单位。超过80%的全日制博士毕业生签约到高等教育单位和国有企业单位,博士毕业生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有较高的就业需求和稳定性。全日制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此外,科研设计单位也是重要的就业方向,超过70%的全日制硕士毕业生签约到国有企业单位、民营企业单位和科研设计单位。

联系方式

学位点所在二级单位的公众号、二级单位官网网址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网址:https://jxny.bjut.edu.cn/

学位点联系人:陈洪芳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招生

  •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教育

Copyright ©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