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力学

力学一级学科

       北京工业大学力学学科具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于1986年获得了固体力学硕士点,1993年获得流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工程力学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并且获得工程力学博士点,2007年获批为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批为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力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达到新的高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国内外影响力明显增强。目前本学科拥有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级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工程数值模拟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北京高校强度检测所等机构,以及多个国际知名CAE公司的培训基地。
       力学学科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创建了传统方向与前沿方向、基础方向与应用方向并存互长、共同发展的学科生态环境。目前拥有4个有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1)机械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2)结构与多学科分析、优化与控制,(3)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设计,(4)微流动评价与实验测试研究。经过重点建设学科的辐射,形成了具有国内外较大影响的稳定学科方向,其中第1个和第3个研究方向在国内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这些研究方向覆盖了力学一级学科的所有二级学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力学学科组建了以中青年教授和博士为主的学术队伍,科研能力大幅提高。近5年拥有科研经费合计5000余万元,平均每年1000余万元。张伟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和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学术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或企业横向课题多项。80%的企业横向课题来自于首都的各企事业单位和驻京科研机构,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科学术成果显著、学术产出丰富。共出版学术专著15部,译著2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EI、ISTP收录200余篇,核心期刊发表500余篇。申请获得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多项。
      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1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8年1 人获得北京市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9年工程力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8年获得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国家级教学团队,2006年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5年材料力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近5年通过北京市教委、科委以及学校“211工程”等学科建设经费,配置了一系列先进的科研仪器,总价值约2000余万元。拥有6吨和16吨电动振动实验系统各一台,Polytec公司全场扫描式激光非接触式三维振动测量系统一套,LMS公司多通道动态数据采集系统一套,纳米压痕仪一台,微流动实验系统、电子封装实验系统,还拥有X射线应力测定仪、MTS压力容器疲劳测验系统以及10通道型数字动态应变仪和静-动三轴仪等多套先进设备。目前已经初步建设了一个能够承接国家级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大型横向课题的科研公共平台。
       在今后5年期间,将通过引进和培养8~10位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加上现有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约35名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申请北京市教委、科委以及学校“211工程”等学科建设经费,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科研公共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和北京市的城市建设、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输送高层次和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并且将进一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大力提升力学学科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相应的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和工程中心,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服务国家、特别是北京市的经济建设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面向首都国际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求,面向现代先进制造产业,培养具有工程师素质的实际工程应用型人才。实现该培养目标的培养计划方案:
(1)“拓宽口径、加强基础、灵活专业方向、一级学科办学”。为实现该办学方针,我们采用“3+1”的教育培养方式,三年统一基础,一年灵活专业方向;
(2)基础性强和激励性高的理论课程体系,保障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了学生工程动手能力的实现;
(4)企业人才使用与培养的联盟建立,保障了学生职业生涯的高起点。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2533
电子邮件:yanzhao@bj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