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简称“北工大”)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市属重点研究型大学,为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北工大城乡规划学科办学二十余年,目前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拥有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城乡规划专业学位硕士点;城乡规划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第三次通过住建部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
北工大城乡规划学科形成四个稳定方向:“城乡安全与防灾韧性规划”方向具全国领先优势,形成国土空间安全与韧性规划新的前沿方向;“乡村规划与遗产保护”方向具突出的首都特色和优势;“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方向抓住改革机遇,实现相关研究突破,奠定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地位;“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聚焦超大城市高品质空间规划设计,形成创新示范。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博导15人,兼职博导5人。有博士学位教师超过95%。有海外学位或访学经历教师超过50%。高级职称比例超过65%。目前城乡规划学科在校硕博研究生18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人、留学生7人。近3年共授予硕士学位120余人,为首都规划建设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同时,学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目前已经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雄安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规划与设计院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双导师制与思政培养实践。
学科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承担国家和首都重大规划项目,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城市综合防灾、村镇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街区控规、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积极的业界和社会反响。“十四五”期间城乡规划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1项。出版著作3本,代表性文章160余篇。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规范《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建(构)筑物与应急设施地震安全韧性建设指南》等十余部。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70余项,到款1500余万元(纵向500余万元)。
北工大城乡规划学科承担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体检、方庄城市更新、“23.7”特大暴雨回复重建规划等10余项重大项目。承担“23.7”特大暴雨门头沟区灾后重建规划(平急两用设施与应急救援专项规划、综合防灾与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房山区灾后优化提升规划(安全韧性与平急两用专题研究),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等重大综合防灾及防灾规划。获省部级批示2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设计奖近20项,其中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3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举办各类国内外会议10余次,在高水平学术会议上报告30余次。
目前,学科拥有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重点科研基地,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联合成立北京地理国(市)情监测与城市评估研究中心,发起成立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研究促进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空间规划与治理研究中心、北京方庄城市更新联盟等。这些科研平台对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学科影响力获得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