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奖励奖项
1.博士学位论文《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导师:孙绵涛教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评为2008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2020年9月,被评为“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3.2015年7月,被评为“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4.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培育计划”(2013年—2015年);
5.2012年,入选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计划”(2013年—2015年);
6.2012年,参编著作《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与肖念、孙崇正等合作),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2021年6月,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所指导研究生谢李英的学位论文《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空间优化研究》,获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8.2019年6月,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所指导研究生耿歌的学位论文《淮北市农村初级中学仪式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获北京工业大学2019年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9.2015年6月,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研究生王英的学位论文《首都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获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0. 2019年11月,论文《澳大利亚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演进历程、基本特征及现实启示》(与研究生高旺合作),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11.2012年,论文《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模式的演变》(与研究生顾沛卿合作),获得第三届全国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
12.2016年,参译专著“迈向教育高度发达的社会:国际比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与肖念等合作),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文献译著工具类);
13.2013年,指导研究生王英的科研论文《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报告---以北京某高校为例》,获得“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14.论文《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与研究生刘禹含合作),获《教学研究》年度优秀论文奖;
15.2014年,作为骨干参与的“践行‘融合教育’理念,小学科、大运作,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项目(与关少化等合作),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6.2008年,被评为北京工业大学奥运工作先进个人;
主持、参与的课题
主持: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地方高水平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理路、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研究”;(在研)
主持:北京哲学社会科学2018年度基地项目“绿色理念融入高校工程教育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在研)
主持:201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结项)
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发展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结项)
主持: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规划项目“首都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究”;(结项)
主持: 2012年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委托课题(北京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民办高校规范化办学监督机制研究”;(结项)
主持: 2013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项)
主持:北京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青年课题“大众化时期北京地方高校学生学业不良的归因与对策”;(结项)
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大招标课题“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之子课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结项)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重大委托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治理优化研究”;( 结项)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重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模式研究”;(结项)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结项)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结项)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与对策:以北工大为例”;(结项)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重点课题“大众化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持续教育创新研究”;(结项)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一般项目“比较高等教育”;(结项)
研究骨干: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委发展战略研究重大课题“地方高水平大学科技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研究”;(结项)
研究骨干:2014年度教育部科技司高校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课题“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其引领支撑经济转型和新产业发展研究”。(结项)
发表的论文
金保华:《人的自由发展:教育管理的终极善》,《教育研究》2014年第12期;
金保华、刘晓洁:《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教育与经济》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2016年第4期)
金保华、刘禹含:《美国州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演进、特征及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年第3期;
金保华、刘晓洁:《大学善治的理论逻辑与价值要素》,《现代教育管理》2019年第10期;
金保华、耿歌:《农村学校仪式教育的价值、问题与改进》,《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年第11期;
金保华、朱伊讷:《地方高水平大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价值分析与路径选择》,《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年第3期;
金保华、刘晓洁:《世界城市纽约高等教育的演进、特征及启示》,《现代教育科学》2017年第6期;
金保华、刘晓洁:《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北京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6期;
金保华、王英:《美国州立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及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16年第10期;
金保华、孙绵涛:《教育管理伦理:一个亟待深化的研究领域》,《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7期;
金保华、顾沛卿:《地方高水平大学国际化建设的制度障碍及改进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15年第9期;
金保华、刘禹含:《地方高水平大学社会服务职能:问题与改进》,《教育探索》2015年第11期;
金保华、王英:《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战略研究》,《教育探索》2014年第4期;
郭广生、肖念、金保华、高阿娜:《“校地联盟”: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区域科技合作新机制》,《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第8期;
刘晓洁、金保华:《大学“潮课”现象刍议》,《教学研究》2016年第3期;
刘禹含、金保华:《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高教学刊》2015年第8期;
刘禹含、金保华:《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与分析》,《北京教育(高教)》,2015年第9期;
金保华、刘禹含:《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网·教育学栏目全文转载;
金保华、顾沛卿:《民办高校规范化办学内部监督机制:问题与对策》,《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金保华:《论教育管理的伦理性》,《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3期;
金保华、曹佶:《论教育管理法律基础与伦理基础的关系》,《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1期;
金保华、顾沛卿:《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模式的演变》,《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期;
金保华、王英:《美国私立高校办学监督机制:类型、特征与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10期;
王英、金保华:《民办高等学校监事会制度研究》,《北京教育(高教)》2013年第12期;
金保华、顾沛卿:《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反思——基于学习论视角》,《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
金保华、顾沛卿:《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23期;
顾沛卿、金保华:《大众化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持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16期;
雷江华、金保华:《教育本质论争的历史回顾及价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7期;
金保华:《关教育管理伦理基础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6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郭广生、肖念、金保华、高阿娜:《建立“校地联盟” 创新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区域科技合作机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建议》2015年第2期,总228期;
金保华、罗建河:《西方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及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10期;
金保华、陈萍:《试论伦理的教育管理价值和功能》,《教育探索》2010年第3期;
金保华、陈萍:《西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及启示》,《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3期;
金保华、孙绵涛:《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及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第8期;
金保华、陈萍:《论教育管理伦理基础的内涵及特性》,《教育导刊》2009年第3期;
魏宏聚、金保华:《价值教育:一个命题的诠释》,《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0期;
陈萍、金保华:《刍议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变通策略》,《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孙崇正、肖念、金保华:《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的演进及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金保华:《中国本土大学崛起背景下近代教会大学改革述评》,《民办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金保华:《王小兵为什么受处分:青少年转向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7年第12期;
金保华、张国强:《大学组织文化建设刍议》,《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第1期;
金保华、金肖梅:《中西师德思想之殊异及现实启示》,《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7期;
金保华、张国强:《关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杨继龙、金保华:《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辅导》,《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
金保华:《挑战与应对:近代教会大学的教育改革》,《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2006年第12期)
金保华、喻本伐:《巴敦调查团与教会大学的宗教教育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
金保华、金肖梅:《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6期;
金保华、金肖梅:《从“洋气”到“土气”:“巴敦调查团”与教会大学的中国化》,《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金保华、熊贤君:《"巴敦调查团"来华考察动因及始末》,《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2期;
金保华、喻本伐:《“科教兴国”的历史启示:评熊贤君教授新著< 近现代中国科教兴国启思录>》,《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第3期;
陈萍、金保华:《涂而干世俗道德思想及现实启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周洪宇、金保华、邬春芹:《关于进一步推进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金保华:《留日学生与近代义务教育》,《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2002年第1期)
金保华:《论晏阳初科学普及思想》,《贵州文史丛刊》2001年第3期;
岳伟、金保华:《悖离与重建:关于现行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
熊贤君、金保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途径》,《教育评论》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2002年第1期)
金保华:《试论中西师德思想的差异》,《中学教育》2001年第8期;
金保华:《中学生挫折心理辅导》,《中学教育》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