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广

职称职务:教授

E-mail:shangdg@bjut.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基础楼706

基本信息

1997年3月获东北大学机械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3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与宇航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2002年8月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航空工程与力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2007年至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访问教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类研究项目40余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 Materials and Design,机械工程学报,航空学报,固体力学学报,金属学报,材料研究学报,机械强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数百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出版著作两部。

研究方向

(1)高温热机载荷下结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技术(针对航空发动机等)

(2)超高温热机载荷下热防护材料结构疲劳测试与寿命预测技术

(3)结构疲劳损伤智能监控与寿命消耗在线评估(针对飞机与航空发动机等)

(4)机械结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飞机,汽车,高速机车等)

(5)微机电系统结构损伤与寿命预测技术(针对微机电系统)

(6)机械结构损伤修复与愈合技术

主要代表性期刊论文

[1]De-Guang Shang,et al, Approach to recovery of fatigue damage for copper film by pulsed laser irradiation.Surface Engineering, 2013, 29(7):536-542.SCI

[2] De-Guang Shang, et al, Creep-Fatigue life prediction under fully-reversed multiaxial loading at high tempera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07, 29(4):705–712.(SCI)

[3] De-Guang Shang, et al,Multiaxial fatigue damage parameter and life prediction for medium-carbon steel based on the critical plane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7, 29(10):2200-2207 .(SCI)

[4]De-Guang Shang, Measurement of fatigue damage based on the natural frequencyforspot-welded joints, Materials & Design, 2009,30,1008-1013.(SCI)

[5]De-Guang Shang, Mark E. Barkey, Analysis of Fatigue Crack Behavior Based on DynamicResponse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for Tensile-Shear Spot Welded Joints,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2006,29(1):23-30(SCI)

[6]De-Guang Shang,et al,Multiaxial fatigue behavior of Ni-based superalloy GH4169 at 6500C,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6. 432: 231-238(SCI)

[7]De-Guang Shang, Mark E. Barkey, Yi Wang and Teik C. Lim, Effect of Fatigue Damage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Frequency of Spot-Welded Joi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3,25(4), 311-316.(SCI)

[8] De-Guang Shang,et al,Local Stress-Strain Field Intensity Approach to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under Random Cyclic Load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01,23(10),903-910.(SCI)

[9] De-Guang Shang, et al, A Simple Approach to Description of Multiaxial Cyclic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0,22(3), 251-256. (SCI)

[10]De-Guang Shang, Yao W.X, A nonlinear damage cumulative model for uniaxial fatigu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1999,21(2),187-194.(SCI)

获奖情况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在世界范围内年获奖率低于千分之五的美国SAE,Arch T. Colwell杰出奖。作为第一完成人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二等奖(自然科学基础类)1项。2004年作为第四完成人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5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国家“精品课程(机械设计)”。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项目:力热多场服役环境下高温材料热端结构部位寿命损耗在线预测技术研究,项目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热机载荷下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结构多轴蠕变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研究,项目主持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合作项目):金属构件疲劳损伤愈合与微裂纹修复方法的研究,项目主持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小尺寸件变幅多轴疲劳损伤特性与寿命预测研究,项目主持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轴变幅加载下疲劳小裂纹特性实验研究与全寿命预测方法,项目主持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轴随机载荷下高周疲劳损伤特性试验研究与寿命预测,项目主持人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小尺寸机械元件疲劳损伤愈合机理与剩余寿命预测研究,项目主持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米尺度下机械元件疲劳损伤行为与寿命预测研究,项目主持人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比例与非比例多轴加载下蠕变-疲劳寿命的统一预测法,项目主持人

(1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类),复杂载荷下高温结构件疲劳损伤与剩余寿命在线监测研究,项目主持人

人才培养情况

每年招收研究生4-6名,博士生1-2名.

报考学术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06方向):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报考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02方向):现代机械系统设计

报考博士研究方向:机械结构强度与耐久性设计、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研究所与实验室情况

机械强度与耐久性设计研究所依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制造学部机械设计理论学科,由机械结构强度研究室,微机械结构耐久性实验室与机械强度实验室组成。实验室配备MTS809,858拉扭疲劳试验系统(配备超高温速升降加热系统),MMT微机械疲劳试验系统,USF-2000型超声波疲劳试验系统,高频疲劳试验机,高频振动疲劳试验机,多轴振动疲劳试验台,KH-3000 VDHIROX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声发射系统,动态信号分析测试系统,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软件,FE-FATIGUE软件等。

实验室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阿拉巴马大学针对多轴疲劳,表面愈合处理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在国内与中航工业相关院所,中国航发相关院所,航天一院相关院所等单位长期保持合作关系。

实验室毕业的博士硕士生大多数在高校和航空航天研发单位工作就业,本科毕业生多人在美国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现需从事机械结构耐久性与可靠性研究方面的师资博士后(培养教师后备人员)。具有机械强度,结构可靠性,材料强度,固体力学和表面处理研究背景的博士优先.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招生

  •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教育

Copyright ©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