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专业 > 硕士学位授权点 > 正文

生物学(一级,0710)

发布日期:2021-10-28 浏览量:

1.学科总体概况

本学科始建于2003年,在获得生物物理学(071011)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立足于生物学与其他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点,于2006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硕士学位授予权。结合北京市社会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针对肿瘤、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诊断技术,开展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工作,于2011年获得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本学科立足于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病因学和疾病防治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肿瘤生物学及肿瘤生物治疗、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致癌物的生化代谢及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与修复作用、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分离、提取、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病毒性肿瘤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等。

依托北京的地缘优势,紧密结合人类健康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展研究工作。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为领军人物,在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预测、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药物载体与纳米药物性质、多载体序贯免疫技术、及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药效评价的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平台,在致癌作用机理、结构致癌活性关系、生物大分子损伤以及抑制作用、与肿瘤病毒的协同致癌作用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所建立的肿瘤病毒激活系统和细胞恶性转化系统及其应用于协同致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具有独创性,并应用于癌症高发地区进行病因学的研究;在癌症高发区病因学研究方面,结合曾毅院士提出的肿瘤病因学观点与戴乾圜教授提出的双区理论,建立了构效关系研究、实验室生物学层面研究和现场环境与流行病学研究一体的研究体系。

2.师资队伍力量

专任教师基本情况:专任教师人数合计为39人,正高级10人,副高级18人,中级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为37人,博导人数9人,硕导人数25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0人,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和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1人。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和抗病毒药物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3.研究方向与特色

依托北京的地缘优势,紧密结合人类健康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展研究工作。在学校确立了新医药与生物工程为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有力地促进了生物学一级学科的发展。目前已凝练成主要的两大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功能与药物新技术和肿瘤病因与防治技术。

生物大分子功能与药物新技术方向:面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以蛋白质组学、药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等为主要研究手段,开展了与疾病相关大分子结构研究、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分子设计与新技术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和抗病毒中药新技术研究等。

肿瘤病因与防治技术方向:针对癌症病因与防治技术,以癌症生物学机理、癌症产生因素、癌症治疗与预防等为研究手段,开展了肿瘤生物学、肿瘤表观遗传学、肿瘤生物治疗、环境致癌因素的致癌机理、协同作用、肿瘤病毒激活系统和细胞恶性转化、癌症的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4.科研成果和获奖

依托北京的地缘优势,以抗病毒药物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紧密结合人类健康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课题、97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课题等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余项,各类到校科研经费总额达1.34亿元。

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2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0余篇,EI收录论文27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250余项,获授权110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5.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在生物学及生物医药相关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高新技术研发,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如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有机化学、医学基础及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在2012.01-2015.12年,共有128名研究生获得生物学学位,有19人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人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4人获国家奖学金。

6.就业状况及前景

近四年的学生就业率维持在100%,有30%左右的学生升学和出国深造。在细胞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医学,天然产物与生物有机化学,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分子检测与生物芯片,生物力学与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方向,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分布在京内外三级医院、中国疾控中心等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如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国际医药卫生公司等。国内升学单位有: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国(境)外升学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田纳西州医学中心,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分子,香港大学等。

7.国际交流与社会服务

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被派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联合培养,有二十余名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为了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主办和承办了十余个国内外学术会议,如:第十五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术年会,2015年全球病毒网络中心学术研讨会,HPV与食管癌的关系及防治研究研讨会,鼻咽癌专题研讨会,中国-全球病毒网络(China GVN)主席团会议,第二届国际肿瘤免疫(北京)论坛暨亚洲细胞治疗学会中国分会成立会,中-美-日DC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协作项目启动会,中国-全球病毒网络(China GVN)成立会暨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一届氢分子生物医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10人次参加了国际会议,如:14th Tetrahedron Symposium,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Micro-nano Technology,World Congress on 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World Congress on 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lution Ecology等。

为研究生的培养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已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7个,联合培养研究生数量总计60余人人,主要有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蛋白质组中心),安捷伦公司,北京同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兴四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神威药业有限公司和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等。近三年来,有60余人次研究生参加了国内学术会议,如:第六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和第十一届全国医药卫生青年科技论坛等。

8.咨询联系方式

学科联系人:闫红,邮箱 hongyan@bjut.edu.cn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招生

  •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教育

Copyright ©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版权所有